向导  >  区志  >  田里村
田里村
2025年04月05日 13:17   浏览:1838   来源:区志

田里村位于角美镇乃至漳州市的北大门,东邻厦门市,西接龙田村,南傍国道324线与角美镇区相连,北靠沈海高速与龙江、铺透两村连接。沈海高速、厦蓉高速和厦深铁路穿境而过,距离沈海高速和厦蓉高速出口一公里,距离角美火车站二公里;324国道及新规划的国道傍村而过,交通极为便利。


田里村古属龙溪县,宋属永宁乡海洋下里二十九、三十都;明属二十九、三十都橄榄屿社;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属二十九、三十都田里保;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属第三区龙凤乡庵头保;民国三十六年属角美乡田里一保;1950年属第七区;1955年为埔尾区;1957年属东山区田里乡;1958年4月属角美乡,9月属火箭人民公社;1959年3月为角美人民公社田里生产大队;1960年属龙海县,其中龙屿社,原属同安县辖;1957年随社头村划归龙溪县东山区;1961年建立田里生产大队,同年田里生产大队拆为田里、龙田、铺透、龙江四个生产大队。


田里村原为1961年的田里生产大队,1984年为角美镇田里村;1993年5月属龙海市;2003年属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;2012年改为今名,现今田里村有田里、恒苍、满美、龙屿四个自然村,1556户5437人,其中田里747户2927人、龙士402户1387人、满美265户671人、恒苍142户452人。田里村以王姓为最,百人以上的姓氏有林姓、毛姓、黄姓、陈姓4个,百人以下的姓氏有:李、许、吴、廖、阮等37个姓。


田里,以社建于田地上,而得名“田里”,俗呼“田里王”,田里村大王氏居多,故旧有“县头古县郑,县尾田里王”之说。恒苍社,旧其地三面小丘,中为一盆地,盛产粮食,形似谷仓的“形仓”,谐音称“恒苍”社。满美社,原称“满尾”,其地古北依山,西南东三面良田,沟渠纵横,是水满粮丰的县尾小村社,因名“满尾”,雅称“满美”。龙屿社,其地古为滨海一个小屿,渔民常在屿上晒“龙网”,因称“龙屿”。又以其地是“福地福人”的居里,而别名“福里”。


田里村是角美镇比较典型的工、商、农并举的农村,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304万元。农业方面发展相对较好,因近几年被征用土地较多,可供耕作面积减少,村民已大多数没有从事农活,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,大多用于大棚种植蔬菜或开挖鱼塘,养鱼、养鸭,随着角美镇政府开展畜禽禁养,鸡鸭等的数量急剧减少;由于田里村邻近镇区,所以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,从事工业、商业的农户较多,特别是龙士自然村,现在基本以农业以外的收入为主;由于邻近镇区,在农贸市场、水果批发市场从事买卖的也有四五十户,收入大概每月一万到五万左右。


龙田村1961年从田里析出,成立龙田生产大队;1984年为角美镇龙田村;1993年属龙海市;2012年属漳州台商投资区。今龙田村位于角美镇北部,东邻田里龙屿,西与洪岱村接壤,北与铺透庄上毗邻,南面铁路穿过镇区。高铁杭深线和鹰厦铁路324国道均穿境而过,交通便捷。


田里村、龙田村两村王姓同宗同族共有一祠(王氏家庙“追远堂”),两宫(万寿宫、大隐宫),田里社被列为“革命老区村”境内留有红色记忆的田里地下交通站遗址。


田里的宗祠有:王氏“四德堂”、石狮小宗、北角小宗、龙屿林氏宗祠、龙屿林氏“孝思堂”,满美社有琉球国36姓毛氏的祖庙毛氏家庙,主要宫庙还有:隆庆堂(又称满尾庵)、慈勇庙、森罗殿、昭惠宫。


田里村的四个自然村均建有寺庙,大多是类似于闽南的佛道一统的寺庙。以及大大小小的家庙宗祠,比较隆重举行祭祀的有农历三月二十一、四月初一和九月初一。


田里村是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“老区”基点村。在革命斗争年代,涌现了一大批地下交通员,游击队员,有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。


头条号
区志
介绍
讲好台商区故事
推荐头条